摘 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选地、金银花与罗布麻的移栽以及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步骤。本发明在金银花的行间套种罗布麻,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土壤、光热、空气、水肥等资源,增加压砂地金银花的产量、提高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还能增加罗布麻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且通过罗布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提供更多的养分供应给金银花,使二者达到互益共生的效果。另外,还可提高压砂地植被覆盖度、改善压砂地生态环境,提高压砂地种植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且已压好砾石或卵石的地块种植,砾石或卵石的覆盖厚度为15~25cm;
(2)金银花移栽:选择根系完整,主干粗壮,高30cm以上的金银花苗,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拨开砾石,按株行距80cm×220cm挖穴,穴深20~30cm,将金银花置于穴内,每穴1株,将其根系摆好后填土,待土填至大半坑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使根苗与土壤充分接触,提苗后用脚压实,然后继续填土、镇压,并预留深度为2~3cm的坑,便于蓄水保墒,在离金银花苗5~10cm处铺设滴灌带,移栽后2日内浇水;
(3)金银花水肥管理:在土壤解冻后,金银花结合灌水追施萌芽肥1次,每亩施复合肥20~40kg;花蕾期补充磷钾肥,以每亩地50克的用量,按800~1000倍稀释后喷雾施肥;头茬花采摘后结合灌水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0~40kg,以恢复金银花的生长;以后在每茬花蕾采收后结合施肥浇水,施用量可比头茬花减5~20%;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次年立春后再灌水1次;
(4)金银花整形修剪:包括幼苗阶段修剪和盛花期阶段修剪,其中:
幼苗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1~2年后,从春季萌发的新枝中选择1个粗壮直立枝条作为主干进行培养,主干生长至25±2cm时摘心,促进侧枝萌发,掰去下部徒长枝条,促进主干逐年增粗;第2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择4~5个生长健壮的侧枝作为主枝,及时去掉徒长枝和较弱枝条;2~3年即可形成良好树冠,控制在高度1.5m、冠幅1.5m,方便采摘;
盛花期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3年后进入盛花季,继续培养主干、扩大树冠,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修剪,剪去过密生长枝、交叉枝、患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条,余下枝条进行短截,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形或散伞状灌木型;
(5)金银花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采用压砂地专用除草机械进行中耕除草1~2次;
(6)金银花病虫害防治: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包括白粉病防治、黑斑病防治及蚜虫防治,其中:
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黑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蚜虫防治:发病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7)金银花采收:5月下旬至6月中旬,花蕾由绿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但尚未开放,按花期划分,在二白期采摘,采摘后铺在条筐上或竹筐上晾晒或采用烘干设备烘干;
(8)罗布麻移栽:选择罗布麻根段苗,种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移栽2年以上的金银花地,用人工或机械在金银花行间开沟2行,行距60cm,拨开砾石至土壤,按株距100cm挖穴,穴深15~20cm,每穴放置一颗根段苗,然后填土,使根段苗全部埋入土中,并踩实,移栽后2日内浇水;
(9)罗布麻病害防治:
防治斑枯病:在罗布麻生长期间发生斑枯病时,用10%的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10日后再次喷施,并及时清除病株,以减少传染源;
(10)罗布麻采收:每年9月摘下新鲜叶片,晾干或制茶,至10月份,待种子成熟,采收种子,放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选金银花的主干直径不小于0.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复合肥为N~P~K 15~15~15复合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压砂种植指的是在地表土壤层上覆盖一层砂石,利用压实和重力作用将砂石压在一起,形成一层坚固的基础。压砂可以显著提高地温,使得种子出苗时间提前,并且压砂地通过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提高土壤湿度,有效防旱抗旱,在干旱季节,能够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
压砂种植是应对艰苦耕作环境条件的独特节水农业模式和保护性耕作方法。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瓜种植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超过6.67万hm2。随着压砂瓜产业的发展,一些良好的耕地、生态环境脆弱的荒漠草原也被压上了砂石种植压砂瓜。压砂瓜连年盲目种植致使该区域作物种植结构过于单一、病虫害发病率高、压砂瓜品质下降,土壤沙化、地力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等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压砂地产业转型刻不容缓,探索能提高压砂地土壤质量、改善当地生环境,又能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经济效益的作物已迫在眉睫。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因花的颜色会由白色转为黄色,故称金银花,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以及养殖等领域。金银花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较强的逆境生存能力,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近年来,压砂地金银花种植效益优势凸显。研究表明,压砂地种植金银花不仅经济效益可观,而且还能改善土壤养分和提高细菌群落多样性。目前,宁夏中部干旱带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超过3万亩,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但是,由于压砂地金银花的种植在除草和施肥过程中难度较大,为了降低除草及施肥的成本,适度加宽了种植行距,这就造成了种植作物单一、植被盖度低、土地利用率低以及生态脆弱等问题。因此,在金银花行间套种一种经济作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式。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又名红麻,属夹竹桃科罗布麻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罗布麻的根、茎、叶、花、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平肝、利水消肿的功效,药用价值高;罗布麻叶片可以制茶,长期饮用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预防高血压、抗衰老等功效。罗布麻茎秆纤维素含量高,被誉为“野生纤维素之王”,是高端纺织品加工的原材料,也是造纸业的好原料;罗布麻花呈紫色或粉红色,花量多、花期长、花蜜腺发达,是很好的蜜源植物,观赏价值也高。可见,罗布麻是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一体的多用途药用植物。并且,罗布麻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高温,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因此,将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并利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有望实现两种作物的互补及协同作用,解决金银花传统单一种植过程中存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增加压砂地植物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压砂地金银花种植效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且已压好砾石或卵石的地块种植,砾石或卵石的覆盖厚度为15~25cm;
(2)金银花移栽:选择根系完整,主干粗壮,高30cm以上的金银花苗,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拨开砾石,按株行距80cm×220cm挖穴,穴深20~30cm,将金银花置于穴内,每穴1株,将其根系摆好后填土,待土填至大半坑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使根苗与土壤充分接触,提苗后用脚压实,然后继续填土、镇压,并预留深度为2~3cm的坑,便于蓄水保墒,在离金银花苗5~10cm处铺设滴灌带,移栽后2日内浇水;
(3)金银花水肥管理:在土壤解冻后,金银花结合灌水追施萌芽肥1次,每亩施复合肥20~40kg;花蕾期补充磷钾肥,以每亩地50克的用量,按800~1000倍稀释后喷雾施肥;头茬花采摘后结合灌水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0~40kg,以恢复金银花的生长;以后在每茬花蕾采收后结合施肥浇水,施用量可比头茬花减5~20%;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次年立春后再灌水1次;
(4)金银花整形修剪:包括幼苗阶段修剪和盛花期阶段修剪,其中:
幼苗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1~2年后,从春季萌发的新枝中选择1个粗壮直立枝条作为主干进行培养,主干生长至25±2cm时摘心,促进侧枝萌发,掰去下部徒长枝条,促进主干逐年增粗;第2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择4~5个生长健壮的侧枝作为主枝,及时去掉徒长枝和较弱枝条;2~3年即可形成良好树冠,控制在高度1.5m、冠幅1.5m,方便采摘;
盛花期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3年后进入盛花季,继续培养主干、扩大树冠,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修剪,剪去过密生长枝、交叉枝、患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条,余下枝条进行短截,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形或散伞状灌木型;
(5)金银花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采用压砂地专用除草机械进行中耕除草1~2次;
(6)金银花病虫害防治: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包括白粉病防治、黑斑病防治及蚜虫防治,其中:
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黑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蚜虫防治:发病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7)金银花采收:5月下旬至6月中旬,花蕾由绿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但尚未开放,按花期划分,在二白期采摘,采摘后铺在条筐上或竹筐上晾晒或采用烘干设备烘干;
(8)罗布麻移栽:选择罗布麻根段苗,种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移栽2年以上的金银花地,用人工或机械在金银花行间开沟2行,行距60cm,拨开砾石至土壤,按株距100cm挖穴,穴深15~20cm,每穴放置一颗根段苗,然后填土,使根段苗全部埋入土中,并踩实,移栽后2日内浇水;
(9)罗布麻病害防治:
防治斑枯病:在罗布麻生长期间发生斑枯病时,用10%的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10日后再次喷施,并及时清除病株,以减少传染源;
(10)罗布麻采收:每年9月摘下新鲜叶片,晾干或制茶,至10月份,待种子成熟,采收种子,放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所选金银花的主干直径不小于0.5cm。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复合肥为N~P~K 15~15~15复合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金银花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具有较强的逆境生存能力,耐寒、耐旱、耐涝、耐盐碱。本发明在压砂地种植金银花,其枝条生长速度快,能迅速遮盖地面形成绿面,压砂地的植被盖度显著增加;压砂地种植金银花改变了压砂地由于连年种植西瓜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高发的现象,压砂地种植金银花后土壤养分含量在上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在增加,土壤质量明显提升。本发明在金银花的行间种植罗布麻,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等资源,增加植物覆盖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且罗布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提供更多的养分供应给金银花。其次,金银花的盛花期修剪,按照“旺枝轻剪,弱枝重剪,枯枝全剪,枝枝都剪”的原则进行,剪去过密生长枝、交叉枝、患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条,余下枝条进行短截,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形或散伞状灌木型。另外,白粉病是金银花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脱落;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呈黑色或深褐色,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大量脱落;蚜虫是金银花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吸食嫩叶、嫩茎的汁液,导致叶片卷曲、变黄;而罗布麻生长期间易发生斑枯病。本申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有效防控金银花与罗布麻发生病虫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压砂地金银花种植中,为了降低除草施肥成本,提高机械化操作度,通常行距在2米以上,这就造成了行间土地的极大浪费。本发明在金银花的行间种植罗布麻,改变了金银花的传统种植方式,改变了耕作模式,减少了裸露的砂地,提高了压砂地的植被覆盖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经济收益。
2.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能充分利用光能。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使两种药材相间成行,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增产作用。
3.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能增加土壤肥力。在金银花行间种植罗布麻,罗布麻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提供更多的养分供应给金银花。另外,罗布麻可以吸引一些有益的昆虫和其他昆虫,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金银花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4.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能提质增效。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经测定,能显著增加金银花的产量,提高金银花的绿原酸的含量。
5.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能增加压砂地种植的收益。金银花与罗布麻套种,除了能获得金银花采收的收益外,还能获得罗布麻叶片和种子采收的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容易理解,现采用具体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的描述。
对比例CK:
本对比例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且已压好砾石或卵石的地块种植,砾石或卵石的覆盖厚度为15~25cm;
(2)金银花移栽:选择根系完整,主干粗壮,高30cm以上的金银花苗,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拨开砾石,按株行距80cm×220cm挖穴,穴深20~30cm,将金银花置于穴内,每穴1株,将其根系摆好后填土,待土填至大半坑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使根苗与土壤充分接触,提苗后用脚压实,然后继续填土、镇压,并预留深度为2~3cm的坑,便于蓄水保墒,在离金银花苗5~10cm处铺设滴灌带,移栽后2日内浇水;
(3)金银花水肥管理:在土壤解冻后,金银花结合灌水追施萌芽肥1次,每亩施复合肥20~40kg;花蕾期补充磷钾肥,以每亩地50克的用量,按800~1000倍稀释后喷雾施肥;头茬花采摘后结合灌水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0~40kg,以恢复金银花的生长;以后在每茬花蕾采收后结合施肥浇水,施用量可比头茬花减5~20%;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次年立春后再灌水1次;
(4)金银花整形修剪:包括幼苗阶段修剪和盛花期阶段修剪,其中:
幼苗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1~2年后,从春季萌发的新枝中选择1个粗壮直立枝条作为主干进行培养,主干生长至25±2cm时摘心,促进侧枝萌发,掰去下部徒长枝条,促进主干逐年增粗;第2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择4~5个生长健壮的侧枝作为主枝,及时去掉徒长枝和较弱枝条;2~3年即可形成良好树冠,控制在高度1.5m、冠幅1.5m,方便采摘;
盛花期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3年后进入盛花季,继续培养主干、扩大树冠,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修剪,剪去过密生长枝、交叉枝、患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条,余下枝条进行短截,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形或散伞状灌木型;
(5)金银花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采用压砂地专用除草机械进行中耕除草1~2次;
(6)金银花病虫害防治: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包括白粉病防治、黑斑病防治及蚜虫防治,其中:
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黑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蚜虫防治:发病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7)金银花采收:5月下旬至6月中旬,花蕾由绿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但尚未开放,按花期划分,在二白期采摘,采摘后铺在条筐上或竹筐上晾晒或采用烘干设备烘干。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且已压好砾石或卵石的地块种植,砾石或卵石的覆盖厚度为15~25cm;
(2)金银花移栽:选择根系完整,主干粗壮,高30cm以上的金银花苗,用生根粉溶液浸泡根部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土壤解冻后,拨开砾石,按株行距80cm×220cm挖穴,穴深20~30cm,将金银花置于穴内,每穴1株,将其根系摆好后填土,待土填至大半坑时,将苗轻轻向上提,使根苗与土壤充分接触,提苗后用脚压实,然后继续填土、镇压,并预留深度为2~3cm的坑,便于蓄水保墒,在离金银花苗5~10cm处铺设滴灌带,移栽后2日内浇水;
(3)金银花水肥管理:在土壤解冻后,金银花结合灌水追施萌芽肥1次,每亩施复合肥20~40kg;花蕾期补充磷钾肥,以每亩地50克的用量,按800~1000倍稀释后喷雾施肥;头茬花采摘后结合灌水追肥,每亩追施复合肥20~40kg,以恢复金银花的生长;以后在每茬花蕾采收后结合施肥浇水,施用量可比头茬花减5~20%;土壤封冻前灌水1次,次年立春后再灌水1次;
(4)金银花整形修剪:包括幼苗阶段修剪和盛花期阶段修剪,其中:
幼苗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1~2年后,从春季萌发的新枝中选择1个粗壮直立枝条作为主干进行培养,主干生长至25±2cm时摘心,促进侧枝萌发,掰去下部徒长枝条,促进主干逐年增粗;第2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择4~5个生长健壮的侧枝作为主枝,及时去掉徒长枝和较弱枝条;2~3年即可形成良好树冠,控制在高度1.5m、冠幅1.5m,方便采摘;
盛花期阶段修剪:金银花移栽3年后进入盛花季,继续培养主干、扩大树冠,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修剪,剪去过密生长枝、交叉枝、患病枝、下垂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条,余下枝条进行短截,形成多个粗壮主侧枝,逐年修剪形成圆头状株形或散伞状灌木型;
(5)金银花除草:在杂草生长旺盛期,采用压砂地专用除草机械进行中耕除草1~2次;
(6)金银花病虫害防治:金银花病虫害防治包括白粉病防治、黑斑病防治及蚜虫防治,其中:
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黑斑病防治:发病初期用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蚜虫防治:发病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7)金银花采收:5月下旬至6月中旬,花蕾由绿变白,上白下绿,上部膨胀但尚未开放,按花期划分,在二白期采摘,采摘后铺在条筐上或竹筐上晾晒或采用烘干设备烘干;
(8)罗布麻移栽:选择罗布麻根段苗,种前用生根粉溶液浸泡1~2小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移栽2年以上的金银花地,用人工或机械在金银花行间开沟1行,拨开砾石至土壤,按株距100cm挖穴,穴深15~20cm,每穴放置一颗根段苗,然后填土,使根段苗全部埋入土中,并踩实,移栽后2日内浇水;
(9)罗布麻病害防治:
防治斑枯病:在罗布麻生长期间发生斑枯病时,用10%的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10日后再次喷施,并及时清除病株,以减少传染源;
(10)罗布麻采收:每年9月摘下新鲜叶片,晾干或制茶,至10月份,待种子成熟,采收种子,放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与对比文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8)中用人工或机械在金银花行间开沟2行,行距60c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与对比文件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8)中用人工或机械在金银花行间开沟3行,行距50cm。
表1 实施例1至3中压砂地金银花套种罗布麻对其生长指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套种方式对金银花的株高和条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生长季初,套2行处理的株高和条长值最大,其值分别为89.67cm和43.33cm,较套CK提高了3.46%和5.38%;套3行处理的株高和条长值最小,仅为83.00cm和35.33cm;套2行和套3行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P<0.05);不同处理株高和条长的值均呈现:套2行>套1行>套CK>套3行。在生长季末,套2行处理的株高和条长值也最大,其值分别为97.00cm和50.33cm,较套CK提高了6.59%和4.85%;套3行处理的株高和条长值也最小,仅为86.67cm和45.33cm;套2和套3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P<0.05);不同处理株高和条长的值均呈现:套2行>套CK>套1行>套3行。可见,套2行处理对金银花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表2 实施例1至3中压砂地金银花套种罗布麻对其光合指标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套种方式对金银花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SPAD影响不同。不同处理金银花叶片Pn值呈现:套2行>套1行>套CK>套3行的趋势,套2行处理的值最大,为5.00umol·m~2·s~1,较套CK(2.57umol·m~2·s~1)提高了0.95倍,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P<0.05);套3行处理的值最低,仅为2.53umol·m~2·s~1。不同处理金银花叶片Tr值呈现:套2行>套CK>套3行>套1行的趋势,4个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金银花叶片Gs值也呈现:套2行>套CK>套3行>套1行的趋势,4个处理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套3行处理金银花叶片Ci值最低,仅为256.67μmol·mol~1,与其余处理均达到了显著(P<0.05)不同处理金银花叶片SPAD值呈现:套2行>套CK>套1行>套3行的趋势,套2行处理的值最大,为51.57,较套CK提高了0.11倍,与其余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P<0.05)可见,套2行处理对金银花的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
表3 实施例1至3中压砂地金银花套种罗布麻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知,不同套种方式对金银花产量的影响不同。不同处理金银花总产量呈现:套2行>套1行>套3行>套CK的趋势,套2行处理的值最大,为78.26kg/亩,较CK处理提高了57.85%,二者差异达到了显著(P<0.05);套1行和套3行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套种方式能够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套2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金银花的产量。
不同套种方式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不同。不同处理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呈现:套1行>套2行>套3行>CK的趋势。套1行处理的值最高,为3.72%,较CK提高了15.17%;套3行处理为3.43%,较CK提高了6.2%。这种套种模式下,绿原酸的含量远远超过了药典1.5%的含量。可见,罗布麻套种方式能提高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
通过以上3个实施例验证,综合金银花产量生长指标、光合指标、产量指标和品质指标,金银花套种2行罗布麻效益较好,压砂地提质增效效果明显,表4为压砂地金银花套种2行罗布麻的经济效益比较,亩产值较对照提高了70.37%。
表4 实施例2中压砂地金银花套种罗布麻的经济效益比较
注:按金银花120元/kg,罗布麻叶片20元/kg,罗布麻种子200元/kg核算经济效益。
应当注意,在此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本发明的全部实现方式,所述实施例只有示例性,其作用只在于提供理解本发明内容更为直观明了的方式,而不是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就能想到的其它实施方式,及其它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简单替换和各种变化,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文章摘自国家发明专利,压砂地金银花和罗布麻套种的生态种植方法,发明人:王东清,刘华,马斌,李明,王朝武,王思成,王芳,赵子丹,牛颖,张瑞玉,申请号:202510180781.5,申请日:2025.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