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沅水中下游、洞庭湖尾闾。土地面积44.6万公顷,其中丘陵区面积17.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0%。这些丘岗山地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沥水性好,适宜苎麻生长。苎麻是喜温作物,生长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5-32℃,桃源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3-309天,平均初霜日12月5日,从三季麻生长时期来看,桃源的气候和无霜期均适宜苎麻生长。桃源是全国苎麻最适宜种植地区之一。
桃源种麻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1662-1722),桃源即产苎麻,当时就流传的农谚“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苎麻种植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丘岗山地种植苎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广大麻农积累了丰富的植麻经验,已经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传统产业,建成了湖南有规模的丘岗坡地优质苎麻基地。
一、产业开发的主要成效
我县现有苎麻面积5333.33公顷,良种覆盖率95%以上,其中“湘苎3号”、“中苎1号”占85%以上,年产原麻1.4万吨,产值1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苎麻收入120元。桃源40个乡镇有20多个乡镇种植苎麻,种植266.7公顷以上的乡镇有8个,种植666.7公顷以上的有黄甲铺、太平桥、钟家铺等3个。黄甲铺乡现有苎麻面积1066.7公顷,正常年份年产原麻3000吨,产值1800万元,农民人均苎麻收入1058元,苎麻已成为该乡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1、结构布局趋于合理 2003年全县40个乡镇有30个乡镇种植苎麻,总面积10246.7公顷,其中面积较大的黄甲铺乡1266.7公顷,面积最少的双溪乡也有86.7公顷以上,总产原麻1.8752万吨。到2007年全县只有24个乡镇种植苎麻,总面积6033.3公顷,产量1.448万吨。主要集中在10个乡镇,这10个乡镇面积最大的是黄甲铺乡1066.7公顷,最少的是龙潭镇306.7公顷。2008年全县苎麻种植面积下降到5333.33公顷,总产只有1.04万吨。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传统苎麻产区,形成了以丘岗山地为主体的优质苎麻基地。
2、种植水平普遍提高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麻农“有所为有所不为”,苎麻面积逐步向大户集中。这些大户,思想活跃,信息灵泛,学习涌跃,在农业部门“科技入户”工程指导下,种麻水平迅速提高,苎麻单产由2003年的1.8吨/公顷提高到了2007年的2.4吨/公顷.
3、原麻质量不断提升 我县丘岗山地地理特征、气候环境是全国少有的苎麻适宜种植区域之一,在中国麻科所和湖南农业大学麻业研究所科研人员办点示范、品种试验等科技项目引导下,我县麻农科技成果应用能力普遍增强,全县良种覆盖率逐年增加,“中苎一号”、“湘苎3号”占全县总面积的85%以上,苎麻纤维支数达到了1800支以上。多年来,各地的苎麻加工企业都优先调运我县原麻,每吨均价一般高出市场价500元左右。
4、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在丘岗山地种植苎麻,不但绿化了荒山坡地,而且苎麻以其庞大根系固土保水、培肥地力;销售原麻增加了麻农收入;收购和销售原麻,搞活了流通,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山上造林,山坡种麻,山下种粮,山边养殖畜禽,既不与粮棉争地,又拓展了增收渠道,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产业开发的基本经验
1、领导是推力 苎麻主产乡镇都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主抓苎麻产业。他们围绕农民增收、产业增效抓苎麻生产,苎麻产业逐步成为山区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市场是动力 销售带动生产,销售不畅,产品滞销,生产受阻,我县苎麻生产还停留在原麻生产阶段,产品必须外销。有销售市场,才能发展苎麻生产,因此只有知晓市场,掌握市场,驾驭市场,产业发展才有动力,才有前途。
3、政策是引力 我县苎麻面积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山区农村经济仍然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生产发展仍然需要扶持。发展苎麻产业是惠及山区农民的致富的有效措施,政府出台系列扶持政策,为山区农民利用荒山坡地种麻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4、科技是助力 科学技术通过转化应用才能成为生产力,凡是科普工作做得好的地方,苎麻单位面积产量就高,质量就好,销售价格就高,亩产效益就好。当地的苎麻面积就能得到稳定和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滞后,发展不快 一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对发展苎麻产业仍缺乏足够的机遇意识;二是农、工、科、贸各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意识;三是加工企业缺乏大市场意识;四是广大麻农还缺乏科技和质量意识。
2、部分乡镇种植过于分散 以2007年为例,全县24个乡镇种植苎麻,黄甲铺等10个乡镇种植面积5322.1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8.2%,其余14个乡镇种麻711.2公顷,仅占全县11.8%。全县苎麻面积多的乡镇1066.7公顷,少的仅几十亩,这样导致技术普及难度加大,不利于原麻单产和质量的提高。
3、县内没有苎麻深加工企业 八十年代中期,我县先后兴建了两座苎麻精制加工厂,但由于市场、体制、技术及环保等方面原因相继停产,长期以来,桃源收购原麻以乡镇农贸公司、大户、个体商贩为主体,由于受资金、市场价格制约,他们不时退出原麻收购市场,引起价格大幅振荡,麻农难免遭到利益损失。产业链条短是我县苎麻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4、麻园过于老化,亟待改造 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一次栽种、多年受益。但由于苎麻产区大多为丘陵地区,绝大多数苎麻种植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坡耕地上,且零星分散,加上苎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普及率低、管理粗放,麻园过于老化,产量低,亟待改造。
5、剥麻设备简陋,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苎麻生产难以扩大 剥麻是苎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时间要求紧,技术要求高,但目前我国仍然沿用上千年的手工技术,普遍使用简易手工刮麻器,只能满足每家每户小面积种植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剥麻手工操作效率低,且头麻收获与早稻田间管理、中稻田耕整理,二季麻收获与抢收早稻、抢插晚稻争季节、争劳力。因此,靠农民自己种植、收获,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剥麻,一户最多只能种植2亩苎麻。由于苎麻不能及时收割剥制,严重影响纤维品质提高和下季苎麻产量。据华中农业大学
6、苎麻市场价格波动大,比较效益低 由于全国苎麻种植面积较少,市场放开较早,价格由市场形成,原麻收购价格最高时达22元/公斤以上,最低时不足4元/公斤,每亩苎麻收入600~3300元,高低相差五倍以上。据调查,一个熟练的壮劳力,每天剥麻10-12个小时,也只能剥原麻7.5公斤左右。原麻的剥麻工资为8~10元/公斤,每亩需支付剥麻工资1200~1500元,在苎麻市场价格降到10元/公斤左右时,农民除去肥料等其它开支后基本没有效益。
7、苎麻加工环境污染严重,污水处理成本高 现阶段苎麻的脱胶多采用高温蒸煮、捶打、化学脱胶,不仅对苎麻纤维造成损伤,而且成本高,纤维散乱,成纱率低,污水处理费用高、难度大,易导致局部地域环境污染。利用化学脱胶工艺,虽然生产的精干麻能满足苎麻梳纺的要求,但存在脱胶流程长、工序繁锁、能耗大、环境污染等缺点。
四、产业开发的目标
2009~2015年间,计划用5年时间,全县苎麻总面积发展到6666.7公顷,原麻产量达到2万吨,占全市的40%,全国8%,总产值达到1.6亿元,与2007年相比,苎麻面积扩大666.7公顷、总产增加5000吨以上。选择“中苎1号”作为低改麻园和新扩麻园的主推品种,优质麻园达到9.5万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苎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打造一个苎麻品牌。
五、对策及建议
(一)行政措施
1、政策措施 武陵山区优质高产苎麻基地建设纳入常德市关于加快推进丘岗开发的政策范围,从2007年起,市财政每年从农业生产扶持资金中安排丘岗开发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用于办点示范、种苗推广、技术培训、品种开发等;苎麻被世界誉为“中国草”,桃源苎麻在常德市二分天下有其一。苎麻生产是我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举措,县委、县政府拟出台政策重点扶持苎麻种苗基地建设、优质苎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县苎麻产业协会及规划乡镇要大力发展苎麻专业合作组织,利用国家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合作组织建设、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培训等,抢抓历史机遇,又好又快发展苎麻产业;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产、加、销一条龙苎麻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为做强做大苎麻产业提供可靠保证。
2、组织措施 县里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主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任组长,有关科局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地点设在县农业局,由其负责苎麻产业基地建设日常工作。搞好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专业合作社、招商引资、宣传等方面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邀(聘)中国麻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农大苎麻研究所等有关专家对项目区麻农以及麻业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二)技术措施
1、大力推进区域布局 以县域西北部丘陵山区(武陵山脉)乡镇为主体,建立高标准苎麻基地。按照“区域布局、重点建设”的总体要求,全县以黄甲铺、钟家铺、太平桥、理公港、牛车河、黄石、九溪、观音寺、龙潭、漆河等10个乡镇为重点,按照基地良种化、品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服务一体化要求,确定主导品种,实行“一地一种、一乡一品”。 麻田适度集中是实现良种区域化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原麻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措施。
2、主攻低产麻园改造 选定1~2个优质苎麻品种,利用苎麻生产“三当年”(当年育苗、当年移栽、当年受益)技术,推广苎麻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改造苎麻低产园,新扩高标准优质苎麻基地,建设万亩丘陵山区优质高产苎麻基地,提高优质品种覆盖率。同时搞好育苗技术指导和培训。
3、积极引进苎麻新品种 引进适合桃源种植的新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4、加强机械剥麻技术的研究,降低劳动强度 大力引进剥麻机械,不断完善机械剥麻工艺,提高麻品质和产量,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提高麻农的效益。
5、大幅度提高加工、污染处理等方面科技含量
(三)建议
1、建立苎麻最低收购价制度
2、对苎麻生产实行综合补贴
3、对苎麻生产实行农业保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