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书景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5-25   Tag:   点击:
[麻标准]GBT7699—2022与GBT7699—1999《苎麻》新旧标准差异解读

  要:本文通过对GB/T7699—2022《苎麻》与GB/T7699—1999《苎麻》进行对比,从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比较分析,为检验检测机构、麻纺企业和相关单位更好理解、应用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苎麻;新旧标准;差异

 

苎麻是中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具有5000多年应用史,产业价值大,被誉为“中国草”。杜甫在《夔州歌十绝句》中谈到“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将四川的麻和吴地的盐等量齐观,可见麻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被尊称为“国纺源头,万年衣祖”。

苎麻亦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和特有的出口创汇纤维作物,在国际纺织产品贸易中占有优势特色地位,但是GB/T7699—1999《苎麻》自其颁布实施已有20多年,时间久远一直未修订,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苎麻的品种、加工方式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苎麻标准在行业发展中面临不适应现在生产加工方式的困境。在这个背景下,GB/T7699—2022《苎麻》(以下简称“新标准”)于2022年10月12日发布,2023年5月1日实施,代替了GB/T7699—1999《苎麻》(以下简称“旧标准”)。特别是新标准新增附录B苎麻脱胶试验方法,填补了实验室苎麻脱胶检验检测的空白,为苎麻纤维线密度和束纤维断裂强度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方法路径。本文对新标准主要修订内容进行详细归纳、分析解读,有助于检验检测机构、企业、各有关单位更好理解新标准,为提升苎麻纤维品质及其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1范围

新标准严格执行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要求,将范围中“苎麻的分类、分等的技术要求”更改为“苎麻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将“苎麻生产、收购、加工及交接检验”修改为“苎麻,包括手剥苎麻、机剥苎麻等”,在修改后的适用范围中明确了苎麻加工方式,新标准适用范围规定更加全面、清晰、准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新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新增3个标准:GB/T5882《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试验方法》、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与试验方法》、GB/T12411《黄、红麻纤维试验方法》;修改1个标准,将“GB/T8170—1986《数值修约规则》”修改为“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与判定》”。新增标准有效对应满足实验室对苎麻脱胶试验、束纤维断裂强度、含杂率等技术指标检验检测的需要。

 

3术语和定义

更改了“杂质”定义,将“自然含杂”改为“非苎麻纤维物质及其他混入物”,表述上更为精准;增加了“附壳”“焦梢”“斑疵”“红根”“麻骨”定义,明确了上述生涩难懂术语的定义,方便了读者对标准的理解,避免歧义;在术语和定义中增加了英文对应词,更具客观性、规范性、适用性,为苎麻标准广泛推广、与国际标准接轨及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4技术要求

4.1细分了苎麻纤维线密度范围等次

将旧标准中苎麻纤维线密度甲类、乙类修改为五等,具体技术指标见表1。

1 新旧标准苎麻纤维细度类、等划分范围

  

注:X表示测定值。

纤维的细度直接影响苎麻成纱质量,是决定苎麻纤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与产品的服用性能和舒适度密切相关。旧标准纤维线密度分档范围跨度较大:以纤维线密度556mtex为界将其分为甲、乙两类,不够科学;新标准纤维线密度划分范围则更细致具体,分为五个等级,其中将旧标准中的甲类细分为特等和一等,不大于4.54dtex为特等,4.54dtex~5.56dtex为一等,将旧标准中的乙类细分为二等、三等,5.56dtex~6.67dtex为二等,6.67dtex~8.33dtex为三等,大于8.33dtex的为等外。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单位由毫特克斯更变为分特克斯,更便于实际标识。由于苎麻育种技术的发展,苎麻纤维细度越来越细,苎麻纤维公制支数在2200N·m的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增加“特等”等别。公制支数是纤维细度的另一个表示单位,用10000除以公制支数就可以换算为纤维线密度,在日常交易结算中公制支数应用更广泛。新标准将旧标准的两个种类划分为五个等级,苎麻产品品质特征细分得更精确,为苎麻以质论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对于后续苎麻产品生产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2更改了级(等)别规定的条件

4.2.1级(等)别

新标准将旧标准的等别规定修改为级别规定,与GB/T20793—2015《苎麻精干麻》标准保持一致,新标准更趋规范和实用。

4.2.2增加束纤维断裂强度指标

新标准中增加束纤维断裂强度这一技术指标,在同等条件下,强度越大,表示苎麻级别越高,品质越好。束纤维断裂强度不小于4.5cN/dtex,其品质可评定为一等麻范畴内;束纤维断裂强度小于3.5cN/dtex,品质则评定为等外麻范畴。新标准结合GB/T20793—2015《苎麻精干麻》标准中分级技术要求,增加了苎麻束纤维断裂强度指标,将苎麻的等级与苎麻精干麻的等级进行了对应、统一。

束纤维断裂强度是苎麻纺纱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纺纱生产效率,苎麻纤维强力低时,纺纱过程中易折断,断头率增高,影响成纱条干和纱线断裂强度,而且苎麻原材料使用量增加,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4.2.3删除长度技术指标

新标准中“长度”不再作为苎麻考核的技术指标。长度指标在棉花纤维中应用较多,且极为重要,但苎麻一般都能达到60cm这个长度技术要求,所以在本次标准修订中删除了“长度”指标。

4.2.4修改含杂率检验表述

新标准中,对含杂率的范围表述更为明确,一级麻没有变化,二级麻范围在1.0%~1.5%,三级麻范围在1.5%~2.0%,而不是像旧标准那样没有设定区间的笼统表述,避免了对标准理解的歧义。

4.2.5增加麻骨术语

新标准感官品质检验中增加了麻骨这一术语,麻骨是未除去的碎麻秆及枝干,占杂质的很大一部分,苎麻中的麻骨多会导致苎麻精干麻的制成率低,新标准中增加麻骨作为感官品质考核指标之一,对感官品质的定义更为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级(等)别技术条件指标如表2所示。

根据新标准要求,苎麻可以依照表1、表2要求,进行综合评定等、级。

2 新旧标准定等别、级别依据

  

注:X表示测定值。

4.3新标准增加完善了感官品质检验取样方法

在取样时要具有代表性,应该视同品种、同等级、同一加工工艺为一批,抽取麻把应选择光线适中的地方,不应在阳光直射或者光线不足的地方进行。新标准对取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强调样品代表性、随机性,从而客观反映检测结果数据的真实性。

4.4感官品质定级依据

旧标准中规定苎麻实物标准样品是感官品质定级的依据,但是在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文字标准具有实物标准样品同等效力,是作为苎麻感官品质定级的依据。由于苎麻小众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仅有湖北、四川、湖南等几个区域种植原麻,导致标准样品在原料选取、标准研制等方面存在困难,且标准样品有效期只有两年,存在制作成本高、应用范围窄、使用年限短等困境,新标准解决了感官品质检验只能依靠实物标准样品的局限。

5试验方法

5.1苎麻脱胶试验方法

新标准增加了附录B,详细规范苎麻脱胶试验方法,在进行纤维线密度和束纤维断裂强力试验前,需要对苎麻进行脱胶试验,原标准缺少苎麻脱胶试验方法。新标准明确了苎麻脱胶程序和方法,其基本程序为:浸酸→水洗→稀碱洗→碱煮→水洗→拷麻→水洗→酸洗→水洗→烘干,优化后的苎麻脱胶方法能较好地去除苎麻的胶质,且对纤维强力损伤小,操作方便、程序简单、结果稳定,脱胶方法处理后的苎麻得麻率与工厂工艺流程处理后的苎麻得麻率基本相同,为检测苎麻的纤维强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5.2苎麻束纤维强度、纤维线密度试验

旧标准要求纤维线密度按照GB/T5884执行,而GB/T5884—1986中规定苎麻纤维支数试验方法适用于苎麻纤维(精干麻及精梳后的纤维)这一范围,造成旧标准有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但是无法依据标准检验的窘境。新标准增加了苎麻脱胶试验方法后,可分别按照GB/T5882、GB/T5884开展苎麻束纤维强度、纤维线密度检验。笔者单位作为修订标准的参与方,参与苎麻束纤维强度、纤维线密度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得出的试验结果满足苎麻纤维标准要求,为标准起草组验证苎麻纤维强度、纤维线密度检验方法提供了数据支撑。

5.3含杂率试验

新标准中参考GB/T16984—2008《大麻原麻》、GB/T12411—2006《黄、红麻纤维试验方法》等标准,将“杂质检验”试验方法更改为“含杂率试验”,表达更准确,含杂率试验程序更科学合理、操作性更强。

旧标准中没有对用于杂质试验的麻把质量作出明确要求,新标准在杂质样品准备中,明确规定了随机抽取的小把麻样约为1000g,确保了含杂率试验选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新标准在试验程序中更为规范,分为粗拣和细拣,含杂率计算过程更为科学,含杂率试验结果更为精确。

5.4回潮率试验

按照GB/T5883执行,新标准中将“苎麻各等回潮率不得超过16%”更改为“苎麻公定回潮率为12.0%,最高实际回潮率不应超过16.0%”,一般大气条件下苎麻的回潮率为12.0%,可见新标准充分考虑了苎麻纤维的吸湿性能,并将其作为判定苎麻质量的指标之一。

6包装、标志、运输、贮存

新标准优化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表述方式,在麻包的标识上增加了生产日期。苎麻信息的规范,对苎麻的分等、分级、分类置放和保管起到明显区分的作用,更便于麻纺企业后续苎麻精干麻的加工生产。

7结语

通过对GB/T7699—2022《苎麻》与GB/T7699—1999《苎麻》的异同进行分析,新标准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进一步明确了新版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且在试验方法等方面有重大变化;收录并更新了引用标准,调整了不合理的细节,对产品的检测项目设定严宽得当、科学精准,整体上增强了标准的可读性和可执行性,各项规定更加严谨、细致、客观、周全,弥补了苎麻标准建设滞后的短板。该标准既符合科学性,并兼具实操性,它的发布实施将有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为苎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GB/T 7699—1999 苎麻[S].

[2]GB/T 7699—2022 苎麻[S].

[3]GB/T 20793—2015 苎麻精干麻[S].

[4]GB/T 12411—2006 黄、红麻纤维试验方法[S].

[5]GB/T 9994—2018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S].

[6]GB/T 6682 —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与试验方法[S].

[7]GB/T 5707—2018 纺织品 毛纺织产品 术语[S].

[8]GB/T 16984—2008 大麻原麻[S].

[9]《苎麻》国家标准编制说明[Z].

 

文章摘自:高书景,伍涛,陈汉芬,等.GB/T 7699—2022与GB/T 7699—1999《苎麻》新旧标准差异解读[J].中国纤检,2024,(04):92-95.DOI:10.14162/j.cnki.11-4772/t.2024.04.018.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