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是中国麻纺行业主要的生产企业之一,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已从当初单一的竺麻纤维加工,逐步发展成为对各种麻类纤维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集纺、织、染、色织、服装及汽车内饰制造于一体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麻纺织染整生产线,具有很强的纺纱和色织、印染面料、服装生产加工能力,其主要产品“麻叶”牌麻类染色面料及家纺产品为名牌产品。2009 年销售额达到7 个多亿,进出口总额为2500 万美元。长期以来一直是铜陵市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和主要的民生产业,在出口创汇、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经受了来自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需求萎缩,出口受阻;另一方面是纺织原料、能源动力、物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开始迅速上涨,企业成本明显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我们不等不靠,化危机为转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为先导,着力于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在绿色环保麻类面料生产、麻类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技术攻关与改造,我公司自主开发的高档环保麻类面料和麻纤维板及汽车内饰件生产技术在国内同行业保持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及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与此同时,我们不断提高设备装备水平,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企业要生存必须依靠产品质量,企业发展必须不断开拓新技术、新产品,使产业不断升级,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升档升值。因此我们深感企业创新、产品结构升级,是拓宽市场、增强企业活力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
我公司在产品结构升级、技术改造、产品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纵向一体化的企业发展策略,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了从纤维到面料,纺、织、染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具有加工各类麻纤维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以前只能生产兰麻纺织品的单一局面,逐步形成了以亚麻产品为主,其他麻类产品为辅,品种齐全的麻类加工的产业链。通过不断地努力和产品开发,我们做到了做精纺纱织布,做好面料生产,探索终端产品,在传统的纺纱、织布方面不断提升质量,以达到为客户提供完美服务的目的。在面料开发沐面,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面料的经济性、功能性、时尚性方面下功夫,完善染色布、色织布的后整理功能,受到了客户欢迎;在终端产品方面,不断探索,对服装、家纺产品、产业用纺织品等方面积极实践,及时总结,取得了很大成效。
二、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总公司谋发展、生产厂谋品种、销售部门谋市场的安排,确定全公司谋发展、调结构的格局,坚定不移地调整产品结构,由常规和同质化向高档、差异化方向转变。市场是企业生产的基础,信息是企业决策、确定产品发展方向的依据,为此,我们把市场预测信息、研究市场、了解客户纳入产品结构调整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信息网络面向社会,我们通过各种纺织产品订货会、展销会,参加各种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活动,搞清市场需求,从而确定麻类产品的开发方向。我们开发产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针对市场要求;二是产品升档、升值;三是产品满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麻类资源的变化,我公司及时主动地实行产品结构的调整,由兰麻产品为主向以亚麻产品为主转变;纺纱生产线从低支向高支转变;织布生产线从坯布向色织布转变;印染生产线由低档面料向高档面料转变;麻类终端产品从无到有,从小批量到大批量生产。由单一麻纤维纺纱织布向多种纤维进行混纺、色织、交织、柔软处理等技术手段,开发出风格各异的多功能、多用途的麻类新产品方向转变。
长期以来,国内棉纺生产线只能生产中、低支麻类混纺纱,为此,我们首先从亚麻原理处理入手,不断改进工艺,使我公司高支(30s、40 s、50 s)亚混纱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去年全年生产30 s 以上的亚混纱1000 多吨,生产的平均纱支由原来的20 s了提高到现在的30 s 了以上,平均生产纱支增加了10 s了以上,产品一等品率达到95%以上,产品毛利率也由原来的5%提高到15%以上。
麻类色织布的生产也是从无到有,从每月生产几万米发展到现在每月
三、坚持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要搞好技术创新工作必须要有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和一整套完整的组织实体及分散性的协作网络,我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涉及到纺、织、染整各个环节,牵涉的面广、行业跨度大,因此如何把纺、织、染整联合起来,形成技术创新一条龙体系,是搞好我公司麻类技术创新工作的根本所在。我们把各分厂积极平衡、协调安排,在不影响常规产品生产的前提下,把具有多年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经验的印染厂确定为麻类面料开发基地,把亚麻厂、棉纺厂、色织布厂列为麻类纱、布开发基地。围绕最终面料的要求去整合、优化各工序的工艺技术,各分厂设有专人负责技术创新工作,从而形成了纺、织、染整一条龙麻类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公司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墓础,我公司还与安徽工程大学、东华大学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创新麻类生产技术。
四、加强设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为了提高我公司整体实力,摆脱J 麻纺织技术装备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就必须坚持技术改造。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等不靠、小步快走、注重实效、持续改进的技改工作思路,不论多么困难,都将坚持技术改造放在重要位置,下决心努力做好。每年坚持一千万以上的设备投入进行技术改造,近年来在金融危机、市场恶化的情况下,也不间断技改的步伐。2008 年公司投资了1000 多万元对关键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当年生产高档亚麻色织面料,大大提升了产品档次,促进了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填补了我省纺织品生产的一项空白。2009 年投资了100 。多万元,对印染生产线进行了成套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了落后的染整生产线,全年节标煤1 万吨,节电310 万度,减少污水排放35 万吨,起到了显著的节能、节电效果,并减少了污水排放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强了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今年又投资5 的万元进口两台自动络筒机和倍捻设备,扩大高支混纺无接头纱的生产能力和捻线能力,已经完成了织布整经浆纱的设备改造,新增分条整经机、整染联合机等设备,近期又将投入5 叨万元改造印染厂前处理设备。
长期不懈地技术改造,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使我公司走上一条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发展和环境统一的新型产业化道路,从而改变以往单纯扩大生产能力的增长方式,促进我公司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稳定出口市场,拓宽内销市场。以客户不同需求为目标,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变坐商为行商,减少流通环节,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摒弃了过去闭门造车的传统思路,把客户对产品的反馈和我们对市场产品的分析结合起来,定期将公司的新产品推荐给客户,同时通过走访客户、展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例如针对客户要求产品既要有亚麻风格,又要有价格的需求,我们对兰麻纱进行漂白处理后用以丝麻交织,粘胶与麻纱的交织的产品替代传统的亚麻纱线,由于竺麻纱进行了特殊处理,解决了染色前处理的瓶颈问题,使面料既有亚麻的风格和良好的着色性,又有成本的优势。
以上是我公司在麻类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开拓市场方面一些实践的总结,在麻纺行业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生死搏斗的铜陵华源麻业有限公司变得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锻炼了一支既有国际眼光、市场意识,又有科学态度,积极进取的经营队伍。在麻类纺织品的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我们愿与各位合作,共同开创麻纺织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