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我国麻类作物栽培及土壤营养研究水平,更好开展完成麻类技术体系工作任务,促进麻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经请示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同意,2010年3月7-10日,全国麻类作物栽培与土壤营养发展前景与对策研讨会在咸宁召开。
会议由麻类栽培与生理营养研究室主办,国家麻类产业体系咸宁苎麻试验站协办。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黑龙江农科院及达州市农科所等20余家单位共9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出席大会的领导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熊和平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张端品教授、咸宁市镇方松副市长、湖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刘堂铭副处长、咸宁市农业局汪松林局长、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院长曹凑贵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院副院长黄见良教授和精华纺织集团胡祖德董事长。本次会议主要交流了我国麻类栽培生理及土壤营养研究的进展情况,探了讨我国麻类栽培生理及土壤营养研究的瓶颈与思路问题,商讨了相关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任务的协调与合作事宜,在与会领导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圆满地结束,达到了预期目的。
8号上午,会议开幕式由华中农业大学科技处梅方竹副处长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张瑞品对各位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其团队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张端品教授介绍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基本情况及学校在麻类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麻类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熊和平研究员指出:尽管目前麻类产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压力,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他号召与会的专家们要统一认识,分工协作共同努力,为麻类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首席科学还提到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培育、麻纺厂原麻加工环保问题、政府补贴等相关问题,并号召要建立一个数字化、精准化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麻类体系。此外,咸宁市镇方松副市长等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开幕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专家们合影留念。随后专家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咸宁精华纺织集团天源纺织公司高支纱纯麻纺织车间。
8号下午,黄见良教授就作物栽培学、大田作物栽培研究热点、苎麻栽培技术等作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阶段结束后,红黄麻、亚麻、大麻及苎麻研究领域的专家就相关作物研究进展作了主题发言。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黄道友研究员主持了主题发言阶段。其中福建农林大学红黄麻育种专家祁建民教授谈到,黄红麻要进行精致栽培模式及简化栽培模式的研究和技术集成,并就红黄麻育种、移栽技术及麻农培训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黑龙江农科院经作所亚麻育种专家关凤芝研究员,介绍了亚麻三大产区特点及目前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就亚麻生产体系、机械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发表了意见。苎麻土壤肥料岗位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崔国贤教授就我国麻类作物发展新趋势及栽培发展策略进行了阐述。中国农科院麻类所王玉富研究员,对大麻的栽培及加工技术进行了主题发言。
9号上午,按照作物类别进行了分组讨论。主要对苎麻、黄红麻、大麻及亚麻的繁殖方法,高效高产栽培技术,麻类栽培生理及土壤营养研究的瓶颈,试验站任务的协调与合作进行了讨论。
苎麻、剑麻讨论组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苎麻试验站魏刚所长介绍了达州苎麻一些相关工作如套种蔬菜、食用菌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指出四川麻类工作重点在水土保持。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所长周光凡谈到该所榨菜套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农科院麻类所唐守伟处长陈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要进行苎麻营养体、根系环境的影响及微生物病害机理研究。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黄道友研究员指出要进行苎麻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张家界农科所庹年初站长谈到80%的麻园在山坡地,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需要结合生产实际进行改良。
黄、红麻讨论组主要讨论了四个方面的工作:高产栽培、盐碱地栽培、麻类留种、麻类示范地建设,并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布置。萧山棉麻研究所红黄麻试验站金关荣站长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高产栽培试验:三个品种、三种密度、三种施肥量正交试验,并提出简易化播种、精量播种等栽培模式。广西大学红黄麻栽培岗位专家周瑞阳教授提出,希望能在精简化栽培中做一个条播、散播的对比试验。此外,还讨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的施肥方法等问题。
在大麻、亚麻讨论组中,关凤芝研究员认为栽培模式在不同的省份不能达到统一,但整体方案可能会一致。并提出要充分利用麻皮及其副产物,如茎杆可以做鞭炮、造纸的原料。其他与会代表就山西、云南、黑龙江地区大麻、亚麻的情况作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及今后的重点;如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王殿奎提出麻籽繁殖和扦插繁殖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麻类栽培生理与土壤营养研究室主任彭定祥教授作了大会总结。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达成了共识,麻类作物栽培与土壤营养研究室要围绕以下工作展开:一是要紧密结合国家需要和形势的发展,国家目前重视发展栽培方向的研究,开展环保、水土保持、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二是要紧密结合栽培学科发展的需要,如轻简化、模式化、智能化及信息化的研究等;三是要紧密结合农民的需要,开展高效、低耗、简便的栽培模式研究;四是要紧密结合遗传育种、病虫害防治及加工领域的研究,如开展适应机械化收获的配套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五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为栽培学科的发展做技术储备。
咸宁市电视台、咸宁日报、华中农业大学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新闻报道。
此次会议进一步统一了各岗位专家的思想,提高了认识,交流了经验,明确了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做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信心。各岗位专家决心把思想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完成各自承担的科研任务,促进麻类产业健康发展,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