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汉寿县农业局   发布时间:2009-12-02   Tag:   点击:
湖南汉寿县2009年苎麻生产情况汇报

 

一、全县苎麻生产的基本情况

苎麻是汉寿县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为我县的农业经济建设作出过很大的贡献,在高峰时期曾经达到过26多万亩,位列全省前矛,2003年我县被列为湖南省苎麻优势区域基地项目建设县。2005年被授予“中国苎麻之乡”。近二十多年来,我县苎麻生产经历了起伏曲折的风雨历程,1987年苎麻种植高峰之后,2006年种植面积恢复到15.3万亩,目前,又跌入了第二轮价格低谷。据调查,2009年原麻到户收购价4-4.2/公斤,且商贩甚少,全县种植面积3.81万亩,较2006年减少11万多亩,而且保留面积大多为房前屋后,丘岗坡地以及排灌不便之地,由于价格低,管理粗放,加之今年干旱影响,部分地方三麻没有收剥,原麻平均亩产量仅158公斤。尤其是2004年以来全县建立的4500亩优质苎麻基地,现在已所剩无几,苎麻生产面临基地被毁的危险。

二、当前苎麻生产面临的困难

1.比较效益持续下降。据调查,2009年原麻到户收购价格4-4.4/公斤,苎麻亩产量在150公斤左右,亩产值600元左右;而蔬菜、棉花等大宗作物销售价格一直攀升,一般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比较效益显著下降。据统计,全县麻园改种棉花的面积约有2.79万亩,改种水稻的有4.86万亩,改种西瓜或蔬菜的有2.1万亩。

2.麻农培管积极性不高。由于原麻价格下降,商贩压级压价,销售不畅,原麻积压。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使得麻农更加无心培管。

.苎麻基地毁损严重。麻贱伤农,基地毁损严重,生产面积逐年减小。原来精心培植的种苗基地基本被毁,目前政府多年扶持的蒋家嘴紫阳冲基地也危在旦夕。

4.剥麻用工太多。剥麻是苎麻生产中的关键环节,时间要求紧,技术要求高,目前仍然没有成功推行机械剥麻技术,普遍使用简易手工刮麻器,剥麻手工操作效率低,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能刮干麻20斤左右,且头麻收获与早稻田间管理、中稻田耕整,二麻收获与抢收早稻、抢插晚稻争季节、争劳力。因此,有些产量低的麻园根本无人收剥。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苎麻是我县的传统作物,苎麻产业也是我县的主导产业、品牌产业,虽然目前行情不太理想,但苎麻纤维以其得天独厚的天然纤维优势,加上苎麻加工企业污染治理、改造升级的完成,以及国际市场形势的好转,苎麻产业必将迎来新的辉煌。县、乡、村各级要切实抓好宣传,正确引导,要让麻农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观念。

2.加大支持力度。为更好的应对当前苎麻低迷局面,尽可能提高麻农收入,一是要实行良种补贴。政府要有专项资金用于优质苎麻生产的良种补贴。二是设立发展基金。用于新技术推广、培训、科研等。三是抓紧推广苎麻高产高效套作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搞好技术指导。四是要多方融资,解除麻农积压原麻风险。从而激发麻农的生产积极性,保住现有基地。

3.抓好基地建设。按照“调整布局、稳定面积、改良品种、提高单产”的发展思路,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充分发挥丘陵区种麻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把发展重点由平湖区向山丘区转移,加大老麻园的品改力度,同时开展苎麻生产基地高产创建。

4.改进打麻机械   由于现在推广的打麻机械稳定性差,连续工作时间短,如果相关行业对现行的打麻机械进行改进,提高打麻机械稳定性和连续工作时间,将会大大降低苎麻生产的成本,提高麻农收入。

5.完善专业合作组织  进一步完善苎麻协会,可以大大提高苎麻生产抵抗行业风险的能力,保护广大麻农的切身利益。

 

 

 

2009122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