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棉织物服用性能探讨
  • 文章题目:
  • 黄麻/棉织物服用性能探讨 
  • 关键词:
  • 黄麻/棉织物服用性能探讨 
  • 作者(排名):
  •  
  • 采样数:
  • 333 
  • 文章来源:
  •  
  • 发表年份:
  • 29/08/2006 
  • 分类:
  • 黄麻纤维加工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测定了黄麻/棉织物的服用性能,并与苎麻/棉、涤/棉、纯棉等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比较,结论表明黄麻/棉织物作为服用织物是可行的。
  关键词:黄麻/棉织物 苎麻/棉织物 涤/棉织物 纯棉织物 服用性能
  1 前言
  黄麻纤维具有吸湿强,凉爽,透气,舒适等优良特性,是热和电的良好绝缘体,在天然纤维中最易生物降解,且降解时不会产生有毒气体。我国有着丰富的黄麻纤维资源,其价格低廉。但黄麻纺织品目前产品结构单一,主要用作包装布和麻袋,由于化纤编织袋的冲击,产品市场日益萎缩。黄麻产品因其手感粗糙,档次较低,无法适应服装和室内纺织装饰品的需求。 
  黄麻纤维中约含纤维素59-68%,另有果胶、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杂质,其粗、硬的性能导致其直接纺纱,尤其是纺较高的纱支比较困难,但经过一定的化学或生物处理(半脱胶)后,使其在如细度、伸长等性能方面有所改善后,可以用于较高纱支的纯纺或与其它纤维混纺。棉纤维也是一种纤纵素纤维,棉纤维与黄麻纤维都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两者相比,棉纤维比较柔软,可纺支数高,纱线条干光洁匀整,采用黄麻、棉的混纺交织,可改善布面的光洁度,布身柔软,布面平整,透气性好,有身骨,凉爽舒适,较之纯黄麻织物,混纺、交织织物的手感较为滑爽、细腻,条干不匀等布面疵点有明显的改善。
  本次实验选取了四种黄麻/棉织物,并另外选取芒麻/棉织物,纯棉织物和涤棉织物作对比,对黄麻/棉织物的服用性能方面做一些探讨。
  2 材料与试验   
  2.1 织物规格
  试验中所用织物的规格如表1所示。   
  2.2 试验方法与仪器  
  本次试验测试了织物的悬垂性,吸湿性,透湿性,散湿性,耐磨性,折皱恢复性,保暖性,拉伸J性,表面厚度,弯曲刚度和可成形性。  
  2.2.1试验环境
  悬垂、吸湿、透湿和散湿等测试的环境为17℃,81%RH;折皱恢复、透气、保暖和FAST风格仪测试的环境为19℃,69%RH。  
  2.2.2试验仪器
  YG461织物中透气量仪;YG6O6平板式保暖仪;YG811悬垂性测试仪;Y522耐磨性仪; YG541B折皱回复测试仪;HD026N电子织物强力仪,FAST风格仪。  
表l 织物规格
  FAST(Fabric Assurance by Simple Tests)是包括测试和评价的一套简便的织物测试系统,用于客观评价织物手感和性能。该系统包括FAST一l厚度压缩仪,FAST一2弯曲仪,FAST一3拉伸仪,FAST一4尺寸稳定性测试仪。本次实验测试指标见表2。
             表2 FAST风格仪的测试指标


 
  2.2.3 部分指标具体试验方法   
  吸湿:织物在105℃烘箱中烘25小时后,称其干重WO,然后覆于装水的杯口并密封,放人60℃烘箱烘1.5小时后,称得织物重量Wl,再计算出其相对于干重增加的百分比即吸湿率:吸湿率(%)二(wl一WO)/WO  
  透湿:织物覆于装水(水重WO)的杯口并密封,放人60℃烘箱内烘1.5小时后,称杯内水重为Wl,计算其水分损失重量的百分比即为透湿率(杯口直径67mm):透湿率(%)=(wl一wo)/wo  
  散湿:织物浸润12小时后脱水,每隔一定时间(min)在电子秤上称重,每一散湿时间的织物总失水量相对于起始散湿时刻的织物总吸水量的比例,即水分散湿率。
  3 结果与分析   
  3.2 分析   
  从织物组织上来看,平纹及方平是麻制品经常选用的两类组织,平纹组织的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因此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能使织物挺括,坚牢。  
  方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在平纹组织的经纬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成,因此外观较为平整,表面光泽好。   
  本次试验还尝试采用了3/1斜纹组织。从理论上讲,斜纹组织的经纬纱联结比平纹组织差,坚牢度不如平纹织物,但手感比较柔软,因为斜纹织物的经纬纱交错次数相对平纹组织少,纱线密度较平纹织物为大。3号、4号织物采用3八斜纹组织,可以充分利用黄麻/棉及棉两种纱线的特点,黄麻/棉纱在织物的正面可以突出织物表面的麻产品风格,棉纱在织物的反面可以增加穿着的舒适性,减少刺痒感。  
  从外观及手感上来看,经纬纱均采用黄麻/棉纱线的l,2号织物的麻类产品风格显著,但过于粗犷,手感粗糙,刺痒感较强。经纱用棉,纬纱用黄麻/棉的3,4号织物,手感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以喷气织机织造的4号织物,手感柔软,舒适,而以有梭织机织造的3号织物,手感偏刚硬。   
表3  悬垂、吸湿、透湿、折皱恢复、透气性能


l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悬垂系数(%) 66 77 68 62 62 66 72 59
吸湿率(%) 1.9 1.9 2.1 1.9 2.5 0.74 1.9 0.65
透湿率(%) 3 .5 2.3 2.6 2.8 2.4 2.5 2.6
折皱经向 46 44 26 39 63 112 56 142
恢复纬向 48 47 28 56 62 157 56 137
角度总和 94 91 54 95 125 269 112 279
透气量(1/m2/s) 494 260 66 714 912 299 286 323
  (因试样原因,5号织物有部分数据未测,表中为空白,以下亦是此原因)  
 表4 保暖性能
传热系数 克罗值CIO 保温率 试验总时间(min)  加热总时间(min)
l号  24.48  0.2634  28.70 124.2  20.39
2号  22.86   0.2822   30 13 124.2   19.59
3号  60.25   0.1070  16.31 207.0   33.39
4号  49.46   0.1304   19.19  212.6   32.19
5号 0.2165
6号  28.33   0.2276   30.05 137.4  17.59
7号  41.14 0.1567   22.83 124.2   18.79
8号  26.12 0 .2469   31.79 144.2   19.19

表5 散湿性能(水分散失率%)
时时(min) 0 10 20 30 40 50 60 80 l00 l40 l8O 23O 干透
l号 0 1.6 3.3 5.3 6.8 8.4 lO.O l4.O l8.O 23.9 3O.4 6O.5l 100
2号 0 3.5 5.4 7.5 9.5 11.5 13.6 18.6 22.4 31.7 40.5 79.0 100
3号 0 5.5 9.3 l2.8 l6.9 2O.7 24.4 3O.3 36.7 47.6 6O.4 78.3 l00
4号 0 3.7 6.8 lO.O 13.8 17.O 2O.l 25.7 32.4 43.l 56.4 74.3 l00
5号 0 5.9 9.8 l3.3 l8.7 23.O 31.2 42.6 59.2 64.O 7l.3 79.5 l00
6号 0 5.1 l3.3 l4.6 l9.5 23.4 28.7 37.4 46.8 65.l 83.4 98.3 l00
7号 0 3.2 6.4 9.6 l3.O 16.2 2O.O 24.6 3O.4 4l.O 51.6 63.4 l00
8号 0 6.6 11.7 17.4 23.1 29.0 34.9 44.1 54.8 75.2 94.3 99.7 100
   表6 织物的经向拉伸性能
  表7 织物的纬向拉伸性能 
  表8织物的耐磨性能(A-100砂轮,250克重锤)

织物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重量损失率(%)  6.3 4.5 3.3 4.2 5.2 4.2 2.0 3.9

  注:1、2号试样为磨巧150次后的重量损失率,其它试样为磨300次后的重量损失率。   
  表9 织物的FAST风格仪测试指标
指标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T2(mm) 0.864 0.775 0.858 0.813 0.507 0.644 0.820 0.415
TI00(mm) 0.780 0.680 0.748 0.716 0.328 0.581 0.675 0.362
ST(mm) 0.0890 0.0953 0.11 0.097 0.179 0.063 0.145 0.053
C-j(min) 30.4 32.7 16.0 19.0 24.8 13.3 35.0 16.4
C-w(mxn) 31.7 34.8 20.0 24.0 24.7 14.8 36.0 15.3
B-j(g.m) 77.64 97.76 3.17 15.45 19.5 6.70 130.55 7.60
B-w(g.m) 91.41 119.61 25.65 37.20 19.6 9.22 142.42 6.17
ES-j(%) 0.40 0.27 0.2 0.25 0.1 0 0 0
ES-w(%) 0.27 0 0.03 0.05 0.1 0 0 0
E20-j(%) 3.37 2.17 1.67 2.2 0.4 1.85 0.45 1.95
E20-w(%) 3.03 0.73 0.33 0.6 0.3 0.9 0.25 1.2
El00-j(%) 3.87 3.10 1.93 2.8 2.2 2.15 0.6 2.5
E100-w(%) 3.03 1.03 0.47 0.75 1.6 1.2 0.35 1.5
EB-5(%) 2.77 6.77 0.06 0.2 2.0 0.94 0.33 0.45
F-j(mm2) 15.67 12.43 1.32 2.44 0.45 0.84 4.0 1.0
F-w(mm2) 14.10 5.97 0.52 1.39 0.36 0.56 2.42 0.5
G(N/m) 47.30 240.35 2050 615 60 130.9 372.7 273.3


  从测试数据上看,1号、4号织物的悬垂性较好,与苎麻/棉、涤棉织物相近,2号、3号织物较差。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吸湿性能较棉、涤棉织物有所增强,但不及苎麻/棉织物。  
  除1号织物的透湿率明显较大外,其它几种织物基本相同(因试样原因,苎麻/棉织物未测)。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散湿速度均落后于苎麻/棉、涤棉织物,但涤棉织物散湿快,是由于其本身吸湿小,水分少,涤纶纤维吸湿性差所至。1号织物散湿速度略落后于棉,2、3、4号织物的散湿性较之于棉有所提高,改善了棉织物因散湿差而导致的衣服滑腻粘贴皮肤的不适感。  
  2号织物透气性较差外,1、3、4号织物的透气性均不及苎麻/棉织物,但较棉,涤棉织物有很大提高,因此穿着更加舒适。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保暖性是用克罗值(Clo)的大小来衡量的。克罗值(Clo)的单位是这样规定的:在室温为21℃,相对湿度不超过50%,空气流速不超过10cm/s条件下,一个人静坐保持舒适状态时对衣服所需要的热阻,这个热阻单位称为克罗值。四种黄麻/棉织物的保暖性均优于苎麻/棉、棉、涤棉织物,其中以2号织物的保暖性最佳。黄麻/棉织物属于中厚型织物,适于做外衣,因此 也要求织物有较好的保暖性。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耐磨性较棉、涤棉织物差,3号、4号的耐磨性比苎麻/棉织物的好,其中以1号织物的耐磨性能最差。 在拉伸性能方面,织物的断裂功代表织物具有的抵抗外力破坏的内在结合能。断裂功较大,实际使用牢度也良好,这说明断裂功与实际穿着牢度有一致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四种黄麻/棉织物的穿着牢度不及棉、涤棉织物。但现在服装更新很快,人们更注重的是服装的质地和款式,织物的牢度已经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问题了。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表面厚度值均小于棉,其中3号、4号织物的表面厚度值较大,表明这两种织物蓬松性,可压缩性较好,但一般而言,织物表面厚度变化不超过0.lmm时,人们就无法感知织物的外观和手感的变化。这四种黄麻/棉织物均属于中厚型织物,因此表面厚度细微的增减所引起的织物手感变化就更加不明显了。  
  四种黄麻/棉织物的经纬向弯曲性能差距较大,因此成衣需遵循方向原则,不能轻易更换。3号、4号织物的纵横向刚度均较小,说明此类织物易于加工成衣,易于弯曲起皱,穿着随意。   
  l号、2号织物的可成型性明显优于苎麻/棉、棉、涤棉织物,3号、4号织物的可成型性虽不及棉织物,但优于苎麻/棉、涤棉织物。   
  4 结论与讨论   
  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黄麻/棉织物各项服用性能指标较为理想,散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方面甚至优于纯棉、涤棉织物,因此,黄麻/棉织物作为服用织物是可行的。   
  从这四块黄麻/棉织物样品来看,黄麻/棉混纺织物的外观风格突出,但手感较差,黄麻/棉交织物较为理想,但风格不显著,若进一步提高黄麻纤维的混纺比例,又会给纺纱及织造环节增加很大难度。因此,黄麻纤维的脱胶工艺及织物后整理工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扩展黄麻/棉织物在服装和装饰等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l]史春霞,涤麻混纺织物的性能与风格研究,东华大学99级硕士学位论文   
  [2]常英健,苎麻混纺织物产品开发及其性能风格评析,东华大学00级硕士学位论文   
  [3]淮美珍,苎麻织物的设计与生产,纺织工业出版社,1988.1   
  [4]朱红,张茹,黄麻纤维制品设计与研制,陕西纺织,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