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
最新动态
麻类行情
麻类价格
肥料行情
原理技术
施肥原理
施肥技术
最新技术
数据库
配方施肥
缺素诊断
专家系统
麻类咨询
标准规范
技术标准
技术规范
交流园地
请选择查询数据库
全国肥料企业数据库
全国麻业专家数据库
全国麻类论文数据库
全国麻类文章数据库
全国麻类成果数据库
全国麻类著作数据库
国内外亚麻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文章题目:
国内外亚麻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关键词:
国内外亚麻生产技术与市场分析
作者(排名):
采样数:
295
文章来源:
发表年份:
29/08/2006
分类:
市场分析
一、概述
亚麻科亚麻属植物韧皮纤维。亚麻属亚麻植物达百余种,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纺织工业用的为一年生纤维用草本植物。主要种植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及西北地区和内蒙古一带。亚麻纤维细长,质量好,是优良的纺织纤维。
麻茎直径1-3mm,纤维成束的分布在茎的韧皮部分,在麻茎径向均匀的分布有20-40个纤维束,呈一圈完整的环状纤维层。从亚麻茎中获得纤维的方法称之为脱胶、浸渍或沤麻。
二、亚麻纤维的性能
1.纤维的细度
亚麻纤维是常见麻纤维中较细的一种,其单纤维线密度一般为0.33-0.17tex,工艺纤维中梳成长纤维的平均线密度为3.33- 1.43tex,机器麻纤维平均线密度为4-1.28tex。亚麻纤维的细度除用特克斯表示外,在生产实际中还有使用公制支数来表示的。
2.纤维强度
亚麻纤维的强度较高,而伸长较小,其断裂强度为24-32cN/tex,强度变异系数为52-57%;平均断裂伸长率为2.3-2.6%,伸长率变异系数为34-41%。
3.纤维的色泽特征
亚麻纤维的色泽是决定纤维用途的重要标志,一般以银白色、淡黄色或灰色为最佳;以暗褐色、赤红色为最差。根据我国亚麻的品质情况,将打分为浅灰色、烟草色、深灰色、杂色四种。
4.纤维的打成麻分号
打成麻的号标志着打成麻的各项品质质量的综合水平,反映纤维的可纺性。我国现在的打成麻分为3-20tex共18个等级,新标准建议采用 8tex、10tex、12tex、14tex、16tex、18tex共六个等级。打成麻号的决定,主要依据为长270mm、重420mg的束纤维条的断裂强力(N),打成麻经栉梳后得到的梳成纤维长度(mm),纤维的线密度(即分裂度),含杂率,纤维颜色。在实际评定中,是将实物与打成麻麻号的标准样品进行对照。
三、服用性能
亚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亚麻纤维具有惊人的吸湿散湿能力,其吸湿和散湿能力是其它纤维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亚麻布服装比其它衣料能减少人体的出汗,吸水速度比绸缎、人造丝织品快,甚至比棉布快好几倍,与皮肤接触即形成毛细现象,是皮肤的延伸。亚麻的这种天然的透气性、吸湿性和清爽性,使其成为自由呼吸的纺织品,常温下能使人体适感温度下降4-8℃,被称为"天然空调"。 亚麻纺织品由于有吸湿性好、无静电、保暖性强、抗拉力高、抗腐耐热、平直光洁、光泽柔和、纤维柔软,波浪循环的几大特点和圣洁、大方、卫生、自然的五种风格,被人们称为"纤维皇后"。
四、亚麻纤维的发展历史
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使用的天然纤维。有关亚麻的发展史话,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齐名。
古埃及是亚麻发展的起点。一两万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在尼罗河谷地种植亚麻。从现代考古的发现可以推断,亚麻织布最迟出现在公元前五千至四千年,而且那时已经出现了织布机。对埃及法老墓的研究表明:那时亚麻布的织制水平已经很高了,那时法老们已经开始使用亚麻布。古埃及男子们无论地位高低皆袒胸膊,下身着包缠式围裙就是以亚麻制成叫做"罗因.克罗斯"(loin cloth)法语称为这种亚麻缠腰布为"闲提"(shenti)而女子以紧身高腰直筒亚麻裙为主称为"丘尼卡"用背带吊在肩上或腰带系住,其款式多样,由于当时亚麻染色较难,埃及服装以白色调为多见。新石器时代,埃及人就将亚麻引进了地中海沿岸国家,中世纪以来,亚麻又从瑞士传到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家。到十世纪初,亚麻纤维即开始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
人人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它们的发展过程,标志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历史阶段。古代纺织加捻技术发明以前,就先从容易生产的长丝纤维开始的,这就是丝和麻。文献记载,亚麻纤维也像蚕丝一样,最早进入人类的生活,远在石器时代,瑞士栖湖和热带埃及,人们就栽培亚麻,取其纤维织成衣料,到古罗马帝国兴盛时期,欧洲各地更加普遍,在古希腊、保加利亚的鲁赛布、苏联格鲁吉亚等都有公元前几世纪的亚麻遗迹。以此作为古代动用埃及、希腊,罗马文明的象征。公元1760年,俄国发明家罗季昂. 格林科夫发明了亚麻梳麻机,使亚麻纺织工业进入了新时代,随后,在盛产亚麻的法国,拿破仑为了解决当时的衣着问题,发布勒令悬赏100万法郎奖励发明可以生产更好的亚麻纺织品的纺纱机,1810年,法国人菲利普. 热拉尔发明了湿纺细纱机,从此人类纺织史上就出现了亚麻纺织业的第一次兴盛时期。亚麻织品以更为广阔的用途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纺织原料和纺织技术发展,棉、毛织品发展更快,以后又是人造纤维的飞速发展,虽然其它纤维纺织品的总量上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丝和麻,但是,人类社会不会也不可能忘记,几千年以来如此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传统产品。
五、全球种植纤维用亚麻的国家
目前全球种植纤维用亚麻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纬45-65度范围内,处于温带和寒温带的欧亚两大洲,主要有: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丹麦、奥地利、爱尔兰、土耳其、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前南斯拉夫、保加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朝鲜和中国。
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家,降雨多而分布均衡,空气湿润,日照强度不高,温度凉爽而又变化平缓,土质肥沃,是得天独厚的亚麻产区。这一地区地域狭小,加上亚麻产业又属劳动力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估计今后种麻面积不会扩大,产量也基本维持现状。特别是2002年欧盟取消了对亚麻种植的
补贴,这些国家的亚麻种植面临着提高销售价格失去竞争力或者压缩种植面积的两难选择。
波兰、捷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家中,罗马尼亚的自然条件对亚麻种植并不有利,今后难有很大发展。其它三国自然条件虽不如法国、荷兰和比利时,但也比较优越,种麻水平也较高。估计这三国除波兰在种植面积上尚有潜力外,其它两国很难扩种。单产也基本达到极限,因此产量上也难有
突破。
俄罗斯西部地区较适于种麻,因种麻水平不高而产量不高,但这一地区在种麻面积和产量上均有较大潜力。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种麻自然条件虽然不如波兰等国家,但也适于种麻,只是目前由于种植水平不高,单产并不很高,其种麻面积和产量也有较大潜力。不过,东欧和独联体产麻国自苏联解体后,经济严重萎缩,其中亚麻业严重萎缩,恢复尚需时日。
两大洲之外种植纤维用亚麻的只有埃及、巴西、智利、阿根廷等极少数国家。
六、我国亚麻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亚麻是我国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其纤维制品是重要的创汇物资。近年来,亚麻产区已由黑龙江发展到新疆、内蒙、吉林、辽宁、甘肃、云南、湖南和浙江等省区。2003年全国亚麻种植面积为15.5万hm2,其中黑龙江占64%。2003年黑龙江省亚麻连续下收获季节雨,造成绝大部分亚麻原茎腐烂,原茎产量仅为52.4万t。2004年亚麻种植面积达到20万hm2,但远远满足不了60万锭纺纱的需要。随着亚麻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亚麻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化生产与收获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推广经济适用的亚麻生产和初加工机械,并不断研究解决亚麻作物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技术问题,使亚麻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1. 我国亚麻生产机械化发展概况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保护生态环境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虽然我国发展亚麻委员会的自然条件良好,但原料生产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亚麻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国内亚麻原茎生产产量长期停留在3750kg/hm2左右,比发达国家平均产量低50%左右;二是长麻率低,只有11%~13%,与世界18%~20%的水平相并很多;三是亚麻梳成率仅为45%,与世界水平相比低了10%~15%,而且强度不高,断头率高,难以生产高支纱。此外主要还与缺乏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等因素有关。世界发达国家亚麻生产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从整地、播种、施肥、灌溉和收获、脱粒、打捆等过程全部机械化,生产效率很高,由此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远远高出我国。如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的亚麻原茎产量7500kg/hm2左右,纤维产量1200~1800kg/hm2,混合出麻率33%,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亚麻生产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整地、选种、播种、植保、拔麻、翻麻、脱粒、打捆和加工等方面内容。就亚麻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而言,我国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亚麻播种和收获机械的滞后成为制约亚麻生产规模化的"瓶颈",也是亚麻生产机械化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 亚麻作业机械研究开发现状
亚麻作业机械主要包括种子清选机、播种机、拔麻机、脱粒机、翻麻脱粒机、翻麻机、打捆机和剥麻机等。
(1)种子清选机。亚麻种子每粒质量在3.5~5.5g,采用的清选机械为复式清选机,是将风选、筛选和窝眼筒组合在一起的风-筛-窝眼清选机。它可清除公亚麻、菟丝子、毒麦及其他杂质,使种子的净度达95%以上。
(2)亚麻播种机。亚麻是栽培作物中密度较高的作物之一,合理密植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其种植密度为1800~2300株/m2,才能保证亚麻纤维的质量和出麻率。现采用的是亚麻专用播种机或小麦条播机进行播种作业。小麦条播机需进行重复播,浪费15%左右的种子,方能达到保苗株数,且深浅不一,均匀度不够,出苗后,田间苗损失高达36%;亚麻专用播种机播种一次就能够达到所需的保苗株数,且播深一致,做到化肥深施和种肥分播。其行距 110mm,苗带宽度70mm,达到了亚麻种植的要求。
(3)亚麻拔麻机。亚麻适时收获是保证亚麻丰产、丰收、提高纤维品质的关键。收获过早,纤维成熟过度,麻茎容易倒青和站杆,降低麻的质量,因此要做到及时收获。目前我国拔麻大多采用的是自走式拔麻机和俄罗斯的联合拔麻机。自走式拔麻机收获后的亚麻铺放规则齐整,适应性广,对倒伏的亚麻拔净率可达到95%以上;俄罗斯的联合拔麻机可在拔麻的同时摘桃,但摘桃后籽粒损失率很大,达60%以上。
(4)亚麻翻麻脱粒机。亚麻拔后1周进行翻铺晾晒并脱粒,比拔麻同时摘桃收籽提高产量50%~60%,经实测可收获籽粒800kg/hm2。且通过晾晒能够促进种子后熟,1000粒质量可达5g以上,出芽率90%以上,提高种子品质。现有机型为牵引式翻麻脱粒机。
(5)亚麻脱粒机。亚麻收获打捆后,采用亚麻脱粒机把籽粒收回,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不伤麻茎,不影响亚麻的沤制。
(6)翻麻机。雨露麻在沤制过程中要进行翻铺,以保证亚麻沤制均匀,防止夹生。现有机型为俄罗斯生产的牵引式翻麻机。
(7)打捆机。亚麻打捆机械主要采用的是牵引式打捆机,具有自动捡拾、打捆和捆扎以及效率高等特点,整个过程自动连续完成。
(8)剥麻机。剥麻机也称亚麻初加工设备,采用的是6DY-870、B-800、6YBL-850型因定式剥麻机和6YBM-750移动式剥麻机以及前苏联生产牵引式小型剥麻机。如6YBM-750型移动式剥麻机,不仅投入小、能耗低、用工少、加工技术利于掌握,而且可快速搬移,机动灵活,降低了亚麻的加工技术。
以上亚麻作业机械各具特点,可满足亚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在生产中已得到应用。
3. 亚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我国亚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以高产、高效为目标,与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亚麻生产机械化模式。
模式1:种子清选机-专用播种机-自走式拔麻(打道用)或牵引式拔麻机-打捆机-脱粒机-剥麻机加工。
模式2:种子清选机-专用播种机-自走式拔麻机或牵引式拔麻机(不摘桃)-翻麻脱粒机-打捆机-剥麻机加工。
第1种模式适用于温水麻的机械化生产;第2种模式适用于亚麻种植面积较大的雨露麻的机械化生产,如黑龙江省国营农场及新疆的部分地区。若按先进的亚麻机械化模式种麻,可大大地提高亚麻的产量和质量,并降低亚麻的生产成本,多数地区可达到欧洲水平。因此亚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较大地增加亚麻种植的经济效益,提高我国亚麻纤维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4. 亚麻全程机械化与传统种植的效益分析
(1)亚麻种植效益。机械化种植可获效益4340~5340元/hm2,较传统种植方式多收益近3000元。
(2)亚麻加工效益。①支出。原茎每吨(按三等茎计算)1100元,温水麻加工费用500元,雨露麻加工费用300元,则温水麻加工成本 1600元/t,雨露麻加工成本1400元/t。②收入。长麻率按15%计算,可产长麻150kg/t×15元/kg=2250元/t,二粗按10%计算,可产二粗100kg/t×3元/kg=300元/t。③效益。雨露麻加工效益为1150元/t,温水麻加工效益为950元/t。
5. 亚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对策
(1)积极实施亚麻机械化科技项目的带动战略。我国亚麻机械化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要积极多渠道地争取农业机械化科技投入,加大资金和项目整合力度,突出重点,制定优惠政策,扶持麻农购买亚麻机械。要重视发展亚麻全程机械化。
(2)加强亚麻机械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实施农机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亚麻机械的技术创新;同时各级农机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国内外的各种亚麻机械,应了解和掌握其性能,搞好选型配套及服务工作。
(3)建立亚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实施规模化基地种植,以获得纤维品质较为一致的原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壤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战线长、面广,应选择试验示范点,每一个试验示范点各选择一套全程机械,进行试验示范,待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
(4)建立健全亚麻机械科技成果数据库存和信息交流、发面体系的平台,及时交流亚麻机械化科技动态、市场需求、新产品信息和国家扶持政策等,为亚麻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信息服务。
七、亚麻纺织品再掀热潮
亚麻纺织品由于有吸湿性好、无静电、保暖性强、抗拉力高、抗腐耐热、平直光洁、光泽柔和、纤维柔软,波浪循环的几大特点和圣洁、大方、卫生、自然的五种风格,还由于它产量不高等特点,在人们印象中形成了"亚麻就代表高档"观念。人们在穿过毛料、棉布,化纤布之后穿着趋向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纤维中的皇后--亚麻纤维品正适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由此,世界从80年代初掀起了"亚麻热",进入了亚麻纺织工业史上的第二次兴盛时期。
我国纺织专家以祖国医学的传统观点认为,亚麻是植物的皮层纤维,它的功能是近似人的皮肤,有保护肌体,调节温度等天然性能。现代植物解剖学科学的证明亚麻纤维是天然的束纤维,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其有非麻类纤维无法比拟的优点。亚麻布服装比其它衣料能减少人体的出汗,吸水速度比绸缎、人造丝织品,甚至比棉布快几倍,与皮肤接触即形成毛细现象,是皮肤的延伸。亚麻的这种天然的透气性、吸湿性、清爽性和排性,使其成为自由呼吸的纺织品,常温下能使人体室感温度下降4-8℃,被称为"天然空调"。调查显示:亚麻内衣可调整人的经脉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镇静作用;亚麻用作床上用品,消暑效果优于棉制品,人不仅易入睡,而且睡得香甜,有利于美容和健康。不仅如此,由于亚麻的纤维中空,富含氧气,使厌氧菌无法生存,抗菌性能良好,是保健面料。亚麻还因正负电荷平衡而不产生静电,无灰尘吸咐,卫生性能也为人们津津乐道。由于亚麻的诸多优点,再加上高雅的回归大自然色调,成为公认的环保产品。
亚麻纺织品是举世公认的珍贵装饰品,用亚麻纺织品作室内墙贴、窗帘、桌布和其它家具的罩垫、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用亚麻床单、枕巾,睡觉舒适。前苏联在南极做过试验,在金属框架内,用亚麻布做帐篷,床上用品全用亚麻居然可以解决由于南极强磁性引起的头痛问题。 亚麻纺织品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是星级宾馆等级和水平的标志。亚麻布是精装书籍、艺术品、画册,纪念册封面的高档装帧。我国建筑出版社,在郑重选择向全世界发行的毛主席纪念堂建筑画册的封面装潢材料时,选遍各种材料,最后选中亚麻,故宫博物院把亚麻作为文物保管柜的内壁装饰材料,就连《圣经》中的上帝也穿用亚麻。亚麻纺织品由于有吸湿性好、无静电、保暖性强、抗拉力高、抗腐耐热、平直光洁、光泽柔和、纤维柔软,波浪循环的几大特点和圣洁、大方、卫生、自然的五种风格,还由于它产量不高等特点,在人们印象中形成了"亚麻就代表高档"观念。
我国亚麻纺织工业从50年代起步,近10年又有较快的发展,居世界第二位。日前我国有亚麻纺织企业20多家,技术装备80%以上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产品质量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出口量已占世界第一。在世纪之交,亚麻纺织品作为生态流行服装有全球再次掀起热潮之势,亚麻制品将带给人们一个最贴身的保健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八、产品结构矛盾可能给亚麻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目前,我国亚麻纺织企业90%的亚麻布产品为服装用布,而亚麻服装商品成品率仅为1%;出口的亚麻纺织产品也以低附加值的坯布和漂布半成品为主。有关专家提醒,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附加值低的缺陷可能给亚麻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据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介绍,全省共有大型亚麻纺织企业17户,亚麻纱锭15万锭,占全国总数的30%;亚麻纱产量3万吨,占全国总数的33%。目前黑龙江省亚麻纺织企业已开发的产品有亚麻纱、亚麻漂白布、亚麻混纺交织布、染色和印花布等十五大系列产品,共1000多个花色品种,正向高支、轻薄型发展。但与西欧国家的产品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由于结构问题造成的附加值低这两个方面。目前企业生产的亚麻布90%为服装用布,而服装商品成品率仅为1%。受织物后整理水平低等因素制约,多数国内企业生产不出国际市场畅销的染色布、针织产品和高档提花等产品,目前出口产品主要以坯布和漂布半成品为主,亚麻纱出口也以低支纱为主,售价偏低,也缺乏市场竞争力。
专家分析认为,两方面原因造成了我国亚麻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附加值低的问题:一是科研和技术水平低下,织物后整理不过关等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工艺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亚麻企业长期以来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要出口品种的局面得不到改观。二是亚麻产业国内市场开发缓慢,适宜内销的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过去,国内消费者对亚麻认识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开发,甚至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而最近几年,亚麻织物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但亚麻纺织企业对所面临的良好机遇似乎认识不足,加上受生产技术落后、资金不足和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因素的制约,未能抓住时机,加大宣传力度,开发适销产品,导致目前我国亚麻产品的内销比例仅为10%。
产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附加值低的问题还导致了亚麻行业的无序竞争加剧,原料价格过高、而产品出口价格偏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多年来,国内亚麻纺织企业60%的原料依赖进口,而企业在欧洲和埃及等亚麻原料大国采购又都是单兵作战,在目前全球亚麻原料产量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这种采购方式直接导致了原料价格越来越高。而我国的亚麻产品销售90%依赖出口,这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随国际市场波动较大,而且造成企业为了开拓海外市场竞相压价。虽然我国的亚麻产品出口额逐年攀升,但整个行业的效益却没有提高,一些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困难。
数据库信息
全国肥料企业数据库
全国麻业专家数据库
全国麻类论文数据库
全国麻类成果数据库
全国麻类著作数据库
全国麻类文章数据库
麻区土壤肥力数据库
麻区气象资料数据库
麻类行业文献数据库
关于本站
|
网站导航
|
实用查询
|
师生园地
|
管理登录
|
访问记录
|
图片展示
Copyright by Ramie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苎麻研究所 版权所有 2009-2011
湘ICP备10006838号
湖南农业大学复杂系统与电子商务创新实验室